目前分類:《莫伊傳說》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穿梭陌異《莫伊傳說》

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

刊登日期| 2012 年 08 月 16 日
演出|法國小宛然劇團
時間|2012年08月11日 19:30
地點|台北市文山劇場

文|吳若慈

莫伊傳說2  

散場的時候,流動著些許耳語「劇情怎麼有點看不懂?」、「莫伊到底要做啥阿?」,迴盪在人潮間的話語,道出了觀劇的陌異心情,不甚熟悉的傳說,不確定核心的敘事。彷彿戲後的討論,才揭曉謎底。那麼,觀戲的當時,發生了什麼?

這個問題,也是小宛然劇團(Le théâtre du Petit Miroir)的班任旅(Jean-Luc Penso)在戲後想與觀眾交流的部分。他簡短道出自己跟李天祿學習偶戲的過程,兩人都對中文略知一二,便開始了邊琢磨語言邊學習操偶的師徒關係,學著學著,觀眾也能在劇中聽見幾句台語。熟悉的語感鑲嵌在陌生的異國台詞中,效果竟非突兀違和,反而成了幽默。班任旅在戲後訪談表示,他不只跟李天祿學偶,還學了幽默,「這個故事是很暴力的,如果沒有幽默是不行的」。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向古老學習的當代偶戲《莫伊傳說》

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

刊登日期|2012 年 08 月 16 日
演出|法國小宛然劇團
時間|2012年08月12日 14:30
地點|台北市文山劇場

文|謝東寧

莫伊傳說4  

彼得‧布魯克在論及「傳統」(表演藝術)時說:「一旦歷史脈絡改變,崇高的型式就不一定是傳遞生動經驗的適當媒介」。而看完源自台灣傳統布袋戲,法國小宛然掌中劇團的《莫伊傳說》後,不禁要對這位李天祿的洋弟子(班任旅)致上最熱烈的掌聲,因為傳統布袋戲在此完全換了個新裝,卻還保留原有的精神特色,並且和其他領域,甚至是跨文化融合,碰撞出一個充滿當代感,並具有普遍性的原始傳說故事,同時完成了兼具「藝術性」與「文化性」兩項相當難得的演出工作。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位旅歐音樂家參與法國偶戲

《莫伊傳說》8/10-12在文山劇場演出

文|耿一偉(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

莫伊傳說5    

這次臺北藝術節邀請法國小宛然劇團(Theatre du Petit Miroir)來台灣,背後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齣以紐西蘭神話為素材的總體偶戲(total puppet),有兩位優秀的台灣音樂家參與。一位是專攻現代作曲的廖琳妮,她是少數活躍在歐洲現代音樂界的作曲家,每次我打國際電話給她,她都不在巴黎,都在其它歐洲城市的藝術節發表作品。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伊傳說3  

班任旅:我已分不清楚我與偶─
臺灣偶戲法國魂 《莫伊傳說》哲思滿溢 演繹生命之詩

文|陳苓云

轉載自《傳藝》雜誌(2012.6)

 

「一切都是李天祿的錯。」磨豆機轟轟作響的咖啡館裡,金髮碧眼的班任旅,向服務生點了一杯中國茶,一開口  就語出驚人。這位臺語流利的法國人,三十年前在法國的郭安博物館(Musée de Kuokan)內與臺灣傳統戲偶結緣,且「一見鍾情」。他遠赴臺灣拜師學藝,成為國寶級藝師李天祿第一位洋徒弟。

但學成後,李天祿卻對他說:「你不是臺灣人,你應該要做你自己的故事。」於是,班任旅於1978年成立「小宛然掌中劇團」,將世界各地的神話傳說,在傳統戲臺上重新搬演;多年來國際巡演不斷,一句玩笑話語的背後,其實隱含了他對阿祿師的無限懷念和感激。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代音樂之偶戲狂想曲-小宛然&廖琳妮的《莫伊傳說》
轉載自MUZIK‧古典樂刊(2012.06) 文|連士堯

 

莫伊傳說2  

布袋戲加上皮影戲,當代音樂加上即席演奏,操偶師的手加上現場演唱的口……這樣看起來另類、跨界又多元的組合,全都會在今年台北藝術節8月節目《莫伊傳說》當中一同呈現。這齣戲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旅法台灣作曲家廖琳妮,以及來台與李天祿拜師學藝,回法後成立小宛然的偶戲家班任旅(Jean-Luc Penso),一同為紐西蘭毛利人的傳奇神話做出嶄新詮釋。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場詩意的流洩
關於內心的暴力 恐懼的釋放

「法國小宛然用音樂和歌曲訴說了一段詩意動人的傳說。」──法國《電視全覽》週刊

莫伊傳說2  

文章標籤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