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魔幻面具劇場《安德魯與多莉妮》
無聲情感跨越失智障礙 感受一起變老的浪漫


老夫老妻的愛情故事,比起神仙眷侶的童話,更令人動容。西班牙庫倫卡劇團取材法國哲學家安德魯高茲(Andre Gorz)寫給患有退化性疾病的妻子多莉妮(Dorine)的書信作品《最後一封情書》,該劇團運用充滿想像魔力的面具,挖掘無國界的無聲肢體語言,以《安德魯與多莉妮》重新發展為一齣笑中帶淚的溫馨小品。主要編劇及演員侯塞道爾特(José Dault)說:「這齣戲想探討的主題是『老年的愛』,透過阿茲海默症,我們由記憶與陪伴為核心,提煉出人人都須面對的生命課題。」無語言演出,則帶領觀眾感受塵埃落盡、回歸原點後的純粹情感。8月16日至8月18日於中山堂中正廳的演出,吸引知名表演工作者萬芳、歌手林凡、設計師聶永真、《被遺忘的時光》導演楊力州等多位名人感動推薦。

高齡疾病探討老年的愛 提醒勿忘相愛初衷

在《安德魯與多莉妮》的舞臺上,掛滿照片的小房間為主要場景,敘述一對年邁夫妻時常因瑣事互起衝突,由於突如其來的阿茲海默症,為兩人關係重啟契機。劇中安德魯想留住舊日回憶的強烈渴望,以寫作方式重溫初識、相戀、共結連理的美好時光,面對妻子的失憶與失常,更超越現實壓力,找出嶄新相處方式,感情回溫深濃。鮮活配樂及演員頭戴輪廓深邃的巨大手塑面具,為無語演出賦予生動而詩意的情感畫面。打字機「嗒!嗒!」聲與大提琴弦音,時而和諧交融、時而尖銳衝突,巧妙訴說安德魯與多莉妮的情感互動狀態。三位演員以面具演出,飾演超過十四個角色,快速穿梭回憶與現實,串起數十年歲月時光。

疏離面具X生動肢體 觸動觀眾深刻情感

西班牙庫倫卡劇團《安德魯與多莉妮》,面具結合肢體創造跨國界的動人無聲語言01_陳又維攝影  來自西班牙的庫倫卡劇團,主要成員為侯塞道爾特、嘉洛比涅英紹斯提(Garbiñe Insausti)、埃杜嘉魯嘉摩(Edu Cárcamo)。團名「庫倫卡(Kulunka)」源自西班牙東北部的巴斯克語,意指「母親抱著嬰兒,搖來搖去。」。這支實驗性劇團,擅長創作突破界線的表演。在《安德魯與多莉妮》中,這種跳脫語言、傳遞情感的溝通方式,是表情凝結、刻意失真的面具。埃杜˙嘉魯嘉摩認為:「面具限制了演員的聲音與表情,卻喚醒身體感官的敏銳知覺,讓表演者更精準地以肢體傳遞訊息。」,負責面具設計的嘉洛比涅˙英紹斯提說:「原本中性、無情感的面具,搭配肢體語言後,在觀賞者眼中產生喜怒哀樂的生動表情,這是面具無聲勝有聲的魔力所在,也讓觀眾得以專注感受情感的無聲交流,更投入參與整場演出。」

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表示:「科學家指出,在人類溝通的三元素中,語言所佔的比例只有7%,腔調38%,肢體卻高達55%。」成功凝聚舞臺與觀眾席的面具,不只是承載語言的工具,更煥發出自己的生命力。使用面具不是一種限制,而是超越,擺脫了人們非要說點什麼的迷思。疏離的人臉卻更深入地連接情緒、啟動想像力,呼應觀賞者的個人經歷,與故事融為一體。

世界巡演佳評如潮 於臺北演出第161場

「你82歲,身高縮了6公分,體重只剩45公斤,但妳依然美麗、優雅,令人心動。我們一起生活了58年,可我比以前更愛你。我再次感到空虛咬嚙著我空洞的心,唯有你緊緊貼著我,才能將它填滿……。」,這是《最後一封情書》書中的一段情話,成為劇本發想起源,促使西班牙庫倫卡劇團動筆創作、成團演出。主要編劇及演員嘉洛比涅.英紹斯提說:「這齣戲並非哲學家的愛情自傳,安德魯與多莉妮可以是你我身邊任何人的寫照。」

劇團2010年成立,第一個作品《安德魯與多莉妮》大獲好評,二年半內的演出版圖,橫越三大洲,20幾座大小城市,國際藝術節邀約不斷,臺灣是第18個國家,在臺北的演出將是第161場,在此之前已巡演尼泊爾、土耳其、多明尼加、阿根廷、俄國、挪威、芬蘭等不同國家,更獲得2011伯明翰歐洲戲劇節「最佳觀眾票選獎」及「最佳編劇獎」,2011哈瓦那國際戲劇節最佳外國演出獎。觀眾的反應不曾因文化差異而產生障礙,更紛紛表示,他們彷彿看見面具在微笑、在流淚。這證明無語言的肢體演出,反而成為超越文化藩籬的通用語言。

 

arrow
arrow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