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你的世界,摧毀認知,我寧願無知。
往往讓我最震撼的演出,是我看完卻不懂的作品,因為它夠特殊才能讓我思考。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潛,某一天突然讓你想起,驚呼「哦!」,那種靈光乍現是屬於自己的領悟。
每一個觀眾越是有不同的解讀,有更多的問題,才是我的作品的生命力。
--Romeo Castellucci
觀眾知道得越少,得到的就越多-卡士鐵路奇的劇場
能夠喚醒人沉潛的意識或力量,是劇場的潛力,是人的解藥
摘錄自8月2日(一)卡士鐵路奇「我的劇場」講座
《嘿,女生》是由神聖與日常的片段與畫面冷熱交替不斷衝撞而形成的戲劇,他的戲劇性在於,這種神聖與日常的衝突只發生在一個人自身。
劇場的任務,就是把這種分歧的碰撞帶給觀眾,所以一齣戲劇的終極目的,是要帶給觀眾問題,而不是答案,因為觀眾知道得越少,得到的就越多。
混亂是創作的源頭
戲劇應該是反映真實人生,真實世界。因此我的劇場通常呈現出「混亂」,因為我接觸到的世界大多是「混亂」的。混亂是一種失序,失序與秩序是作品的一體兩面。作品中的情緒、感情是失序的一面,我對演出形式的安排及設計則屬於秩序的一面。
「感覺」是戲劇的本質,除了劇作家的感覺,更重要的是現場觀眾的感覺。「感覺」指一波一波的情緒波動,撞擊現場觀眾的身體,感覺沒有階級技術之分,這是劇場最神奇的地方,但劇場的魅力,需要觀眾的智力及心靈參與。
《嘿,女生》是站在孤島的每一個人
《嘿,女生》的創作動機,是一個很平常的畫面:一群等著公車的女學生。她們明明是一起等公車,卻每個人都像一座孤島,彼此沒有交談,一片死寂,透露出青少年的憂鬱,忽然間我很想跟她們打招呼:「Hey, girl! (嘿,女生!)」。這齣戲的名字就誕生了。
「Hey, girl!」這樣的叫喚,有幾個意義,它可能是意圖喚醒某人,也有點像基督教傳說中,大天使向懷了耶穌的聖母瑪麗亞報喜。在這個作品中,日常生活中隨意的想法就跟傳說中神聖的報喜有了連結。
《嘿,女生》這個作品是由神聖與日常的片段與畫面冷熱交替不斷衝撞而形成的戲劇,他的戲劇性在於,這種神聖與日常的衝突只發生在一個人自身。劇場的任務,就是把這種分歧的碰撞帶給觀眾,所以一齣戲劇的終極目的,是要帶給觀眾問題,而不是答案,因為觀眾知道得越少,得到的就越多。
換個角度想:語言也是一種聲響,何必強求懂?
「聲響」在我的劇場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等於是另一個無形的演員。《嘿,女生》中的聲響都不是合成音,而是錄下自然的聲響後轉換出來。「從聲音中產生畫面」是本劇的特點,而不是用聲音搭配畫面。語意是次要的,戲劇傳達的是種感受,當「聲響」能成功傳達感受,讓觀眾感動,那語意就不再重要。
聲音直接決定了《嘿,女生!》的時間結構,產生了時間縮短或拉長的錯覺,可說是本劇靈魂。聲音帶領了劇場形式,從聲音發掘到劇場的時間性,我覺得是很棒的經驗。
戲劇中,1+1≠2
我的戲劇是一種元素或畫面的排列組合,但這些畫面並非一加一等於二,而是會產生新的畫面;這幅畫面不是舞台上的畫面,而是透過導演給觀眾的畫面,在觀眾心裡產生的新畫面。
我的作品並非追求集體的反應,而是希望直搗每位觀眾的內心,對我來說,每個觀眾都是獨立且獨特的個體,詮釋作品的權力應由每個觀眾自己掌握。
給台北觀眾的建議:放任自己
我建議臺北觀眾觀賞《嘿,女生!》時,應該放任自己,拋棄原來的「我」,不用急著回答這齣戲帶給你們的課題。
沒有人規定非要給問題一個答案,答案可能很久後才出現,也可能永遠不出現,這都沒有關係。無知不代表是笨蛋,最讓我感動的,往往是那些我不懂的作品。能讓我無法理解,代表這部作品有獨特的魅力,可以帶我到沒有經歷過的世界,因此我將有所改變,即使這改變很微小,但「帶來改變」是戲劇作品最大的魅力。古希臘人認為,劇場就應該讓人疑惑,才能喚醒求知慾,這就是戲劇應該給觀眾的東西,也是戲劇的價值。
能夠喚醒人沉潛的意識或力量,是劇場的潛力;我將這種潛力稱之為「解藥」。最有效的藥方,往往是以毒攻毒,我用獨要來喚醒沉睡的意識,我也認為這是最適合現代社會的解藥。
《嘿,女生!》Hey Girl! 我一定要去看! GO購票
8/5(四)-8/7(六) 19.45 8/7(六)-8/8(日) 14.45 台北啤酒工場347成品倉庫
導演 |羅密歐‧卡士鐵路奇 製作 | 義大利˙拉斐爾藝術合作社
迷炫的美感—你絕少在舞台上看到的一種視覺震撼 --英國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