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風云》超越古典與現代,展現「霸王別姬」舞蹈版
eastern.jpg       

文/郭士榛 (原文刊於2011.8月號 新絲路 )

中國古典名曲,配上電子音樂,再結合現代舞,將於2011台北藝術節中,展現「霸王別姬」舞蹈版

這齣名為《風云》的舞劇,「舞蹈空間舞團」知名編舞者楊銘隆以創新的手法詮釋西楚霸王項羽剛中帶柔的鐵漢柔情,以及項羽之妾虞姬柔中帶剛的堅貞節烈。楊銘隆表示,整支舞作卸下歷史故事情節,著重肢體表現男女剛烈柔韌的情感脈絡。

睽違兩千多個日子,舞蹈空間舞團聞名中外舞壇的「東風系列」編舞家楊銘隆,沉潛細琢、大氣揮就,就連「舞蹈空間舞團」創辦人平珩都說:楊銘隆的東方系列是內勁外柔,呈現一種新時代東方感。

 《風云》作品是楊銘隆以後現代的解構手法,意圖透析千年歷史形貌的新嘗試,作品由中國古代氣蓋山河的楚霸王項羽與其妾虞姬,在瀕臨四面楚歌絕境下,寫實心理層面發展出三種不同結局的身體事件。加上北市國三位資深樂手,以二胡、古琴、琵琶三種樂器,再搭配曾毓忠電子音樂,帶動全場表情音色,以及國家文藝獎設計大師林璟如為古典服飾的操刀剪裁,併生一場柔烈詭譎的共伴效應。

楊銘隆.JPG   楊銘隆表示,任舞蹈與音樂在空間切割、體現堆疊下呈現獨創的柔韌東方肢體美學,舞作將楚霸王與虞姬的綿延敘事柔焦,收放身體內在的情感微距,獨顯人類生理本能應對周遭事態不安、壓抑的演變。

「舞蹈一開始的群舞是在介紹虞姬的人格特質。」楊銘隆說:「虞姬是外柔內剛型的女性,所以舞蹈動作也是柔中帶剛的編排。」虞姬柔而不弱,他在決定跟隨項羽死而不悔時,毫無猶豫,剛烈無比。

第一幕的後半段是一男一女的雙人舞,這段雙人舞比較是形容男女間情投意合時的心靈契合的狀況,「兩人舞動時距離很近,卻不會撞在一起,這樣的默契詮釋的就是他們深厚的感情。」

楊銘隆指出,雙人舞結束後,硝煙味開始濃了起來,第二幕一開始就是兩軍對峙的場景,一邊人多一邊人少,項羽當然是人少的這一方,人多的這一邊舞動頻繁,氣氛呈現一種大雨欲來風滿樓的情形,「危機開始潛伏,就像貓潛進獵物時一樣,悄然無聲,但殺氣騰騰。」楊銘隆說:「舞者舞動的是暗地裡的起起伏伏氣氛,一些事情正在醞釀著。」

很快地項羽也了解自己面臨的困境,心裡他很驚惶、絕望,外表他仍要撐持著,不能露出一絲示弱或害怕的樣子,第三幕描述的就是這種天人交戰的內心激盪。

全劇共有5幕,「在最後一幕將有舞者懸空舞動的場面,4個舞者扛著1個舞者凌空跳舞。」楊銘隆說:「難度很高。」

為了能展現楊銘隆所編創舞作中巨大的時代悲歌,引人玩味揣想的音符謎團,舞蹈空間舞團邀請台北市立國樂團合作,喜歡「跨界」的北市國團長暨藝術總監鍾耀光欣然接受,立即派了三名優秀團員負責現場音樂,包括二胡張舒然、古琴黃永明,及琵琶鄭聞欣。同時邀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專任副教授曾毓忠,以電子音樂結合國樂編曲。

音樂家和編舞家一起溝通發想,最後三位演奏者各自提出數十首自己熟知的曲目給楊銘隆參考,最後挑選出的曲目古琴:《廣陵散》、《酒狂》;琵琶:《十面埋伏》、陳怡作曲《點》;二胡:王建民作曲《第二狂想曲》。

張舒然表示,這次先有「舞」再有「曲」是一新嚐試,事實上,樂器中京胡、二胡均不宜獨奏,但是為滿足編舞家的構思,張舒然努力找尋京胡獨奏,在沒有伴奏下,調門聽來好聽,且大家可接受的曲子。

至於下半場的《第二狂想曲》, 要和舞作搭配,對演奏者張舒然來說也是項挑戰,「故事背景並沒有給標題性的重點,演奏者只能由舞者動作中找到配合點。」真的是雙方默契的大考驗,「只有不斷重複練習,尋求音樂和舞蹈的契合。最後讓舞作靈魂抓住每位觀眾的心,自然台上、台下可以相互呼應。」

在北市國有二十多年經歷的琵琶演奏家鄭聞欣表示,這次舞劇要求二胡、古琴、琵琶三樂器,其中琵琶《十面埋伏》是國人耳熟能詳的古曲,鄭聞欣表示,表達楚漢相爭的情境,不但可以和舞作故事的背景融合,且產生共鳴。現代創作曲《點》的特色,琵琶定弦高表現力強,展現緊張的特殊效果,因為樂曲的速度不固定,和舞者的搭配深具挑戰性。舞劇中鄭聞欣很期待,將面對即興,及結合電子樂的演出。

黃永明表示,古琴曲是文人樂的代表,曲子很平和,可是《風云》舞劇中需要音樂表現力起伏大,因而挑選《廣陵散》、《酒狂》具有力度的曲目,演奏時必需和舞者不斷謀合,一起找到契合點。黃永明指出,由於古琴、二胡、琵琶三項樂器獨奏,缺少力度,因此由曾毓忠新編的電子樂曲加入,慢慢堆疊出更豐富的氣氛,及音嚮的亮度。

ET_4.jpg

曾毓忠指出,創作《風云》編曲的概念,是從古曲至現代國樂新曲,加上電子音樂元素,音樂內容相當豐富,透過電子音樂媒合與作曲手法上將音樂素材連章發展,使《風云》整場音樂設計,呈現出多元而又不失完整與統一性。

 《風云》舞曲,除將幾首古曲編串起來,也加入現代國樂曲,古曲部分包含:古琴曲《廣陵散》與《酒狂》。琵琶曲:《十面埋伏》, 現代國樂新曲部分包含:《二胡狂想曲二》、《京胡序奏》,琵琶曲 : 《點》,國樂合奏曲:《致敬》,曾毓忠表示,上半場舞作由幾首古曲揭開,由於古曲有著自我風格相似性,可自然地貫穿連結。

古曲後面接續的《二胡狂想曲二》雖為現代國樂新曲,在音樂語法上仍與前古曲相去不遠,曾毓忠說:「但在此曲之後半段逐步加入背景拖襯的電子音樂元素,從此電子音樂開始扮演連結與媒合所有下半場作品角色與功能,使下半場作品音樂素材連結性與融合度也被賦予更多關注。」

「至於 終曲的音樂素材取材自前面古曲主題片段 ,搭配電子音樂。在音樂手法上刻意與前面主題作回憶似相呼應,也是為整場音樂下一結論。」曾毓忠說。

 曲子搭配楊敏隆的舞蹈動作,曾毓忠指出,以終曲為例 ,由於舞蹈動作 有許多反覆形式,音樂考量上以重複節奏搭配之,但為避免單調重複,因此加入演奏者即興元素,曾毓忠將前面古曲主題小片段編輯剪拼接成樂譜,演奏者在此樂譜之上任意選取若干片段作即興演出,即興的後面則是重複節奏之電子音樂元素。

「再者, 整場音樂與舞蹈之關係很多時候是密切相關的,節奏、音樂氛圍與舞蹈緊密結合為一體,但有時候,則可能以一種平行線的方式共存,音樂與舞蹈各自走自己的路徑。」曾毓忠說。

 《風云》受邀「2011第十三屆台北藝術節 ─ 一起混‧夜‧電」,於9月2日至3日,在台北中山堂演出。國際演出「Taipei Today」系列,則於9月10、11日於阿姆斯特丹熱帶劇場上演,詳細演出資訊可見舞蹈空間舞團官方網站www.danceforum.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