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講座側記】 
那些年我們一起K的歌-臺式音樂劇場,不能沒有你。 

K歌情人-大眾化的音樂劇場
與談人|DJ小樹(中子文化人才發展部總監、Street Voice音樂顧問)、馬照琪(沙丁龐客劇團導演)
日期|7/7(Sat) 15:30-17:00

文字記錄|陳苓云

0707誠品講座_K歌情人  

當「大眾化」成為主流趨勢,雲門舞集叫好又叫座的《如果沒有你》,為流行文化與純藝術的交會,舞出精彩的示範;同樣致力於發展大眾劇場的沙丁龐客劇團,首次挑戰大型劇場,8月24日至8月26日於2012臺北藝術節推出的新臺式面具音樂喜劇《帽似真愛》,也力邀流行歌手盧廣仲跨刀作曲,魏如萱擔任獻唱嘉賓。然而,「大眾劇場」是否意味藝術價值的商業化?華語音樂劇場的下一步將走向何方?「顛覆˙嬉笑」系列講座特別邀請沙丁龐客劇團導演馬照琪與知名DJ小樹,進行一場劇場人與流行音樂人的對談,藉此描繪「大眾化音樂劇場」未來面貌。

「做為藝術創作者,對於戲劇作品被冠上『大眾劇場』會感到不自在嗎?」面對小樹的好奇,馬照琪回答:「大眾劇場不等於商業劇場。」並將劇場仔細分為追求藝術創新的實驗性劇場、以營利為核心的商業劇場,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大眾劇場。大眾劇場尋找與觀眾的共鳴,同時保有藝術性的啟發與創新,讓觀眾開心之餘,還能帶回感動。正如大眾劇場倡導者莫努虛金所言:「把最菁英的帶給大眾,讓觀眾從頭髮到腳尖都看得懂。」馬照琪也認為,若能找出藝術作品與生活的關連,即使是語言隔閡也不會成為溝通的障礙

對小樹而言,語言是華語音樂劇場發展的障礙,也是轉機。小樹觀察,早期的華語音樂劇常常出現歌詞與曲調不契合的窘態,經過嘗試與改善,已發展出不錯的成績;但如何跳脫西方音樂劇的旋律架構,找出華語音樂劇的風格,將是未來更大的挑戰。

喜劇與音樂原本就密不可分,為了更加貼近臺灣觀眾,馬照琪讓改編自19世紀法國經典喜劇的《帽似真愛》, 結合臺灣新生代音樂創作,並邀請文字及音韻掌握能力一流的知名編劇王友輝協助填詞,「絕不會發生詞曲無法配合令人想逃走的狀況。」馬照琪笑說。配合活潑跳Tone的情節,劇中所有樂曲皆由手風琴、打擊鼓、貝斯等樂器現場演奏,讓觀眾更加親近音樂氛圍,自然而然隨旋律搖擺。雲門舞集用《不能沒有你》註記不同世代的代表歌曲,「沙丁龐客劇團的大眾音樂劇場,希望能為新世代找出代表歌曲。」馬照琪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avoTAF 的頭像
    BravoTAF

    2013臺北藝術節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