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孤獨故我創作 ——談夾子小應的《快樂孤獨秀》

轉載自破周報復刊726期(2012-8-30)

文|曾芷筠

宣傳照  

彷彿〈再加5塊錢狂想曲〉的現代進階版、延續影像脫口秀【這套DVD(推銷員之狂)】裡那永遠縈繞不去、也永遠無法被社會接納的「嘿嘿嘿」笑聲,夾子電動大樂隊主唱小應第一次導演的「劇場演唱會」《快樂孤獨秀》裡出現的片段,大多呈現小應恢復單身、戒了酒之後生活狀態的歸納。從一開始樂隊現場演唱〈妳不知這有多爽〉等新歌,中間三位劇場硬底子演員暴露內心扭曲陰暗的獨角戲,到後半段的小應式爆笑脫口秀,穿插3D影像和日本藝術家大塚麻子的舞蹈裝置,有些互相指涉、觀點錯置,說不出的荒謬感讓人腦袋頻頻短路。有些觀眾可能喜歡無厘頭的笑點、天外飛來一筆的瘋狂台詞錯接,然而看起來搞笑喜感十足、滿腦子獨特想法的小應,不表演時其實是個嚴肅又認真的人,和工作人員之間的互動中竟帶有一絲靦腆,全身散發出一種和外表反差很大的拘謹。大概就是這種內在與外在的落差,促成了這齣戲(還是演唱會或脫口秀呢?)的創作概念和表現形式。小應說:「關於要符合社會化、要工作賺錢這件事,我已經想了很久了。」

從平時獨自在新店居住、生活的孤獨感出發;12點前就寢、早上6點多就起床生活極為健康規律的小應說:「一天之中最容易感到孤獨的是7點到10點這段時間,有時候會去找朋友,但也只要渡過就好了。」雖然平常有表演工作,但不表演的時間蠻多的。在這樣的狀態中,小應摸索出一種屬於自己的生活態度:「平常要有一個很固定的想法。我是平常就不斷在思考的人,透過個人的屬性和思考定位生活。」這幾年的小應,開始了無時無刻的閱讀,從社會議題、勞工文學,到談論孤獨的著作、中古基督教士的隱居生活、明代思想家李卓吾的《焚書》,他提到:「李卓吾後來被評為中國史上第一位個人主義思想家,他在40歲時辭官回到湖北,叫妻兒回去老家,自己一個人離家獨居,傾心研究佛學。社會上有太多包袱讓他不願意去面對。我現在也40歲,我覺得自己有時也是這樣。」小應所提出的男人四十心得,是一種坦然的個人主義——「有很多的價值觀只是表面上的,卻被男人內化為根本的價值觀。但你自己真正的價值是什麼?我現在覺得,要去批評這個社會和群體制約,覺得不對的就要勇敢講出來。這就是孤獨的意義,跟別人不一樣並非壞事。」

連結勇於和別人不一樣的「個人主義」與「孤獨」,小應將孤獨的不安、痛苦轉化為創作的快樂。「孤獨時一定要產生個人的想法,就可以轉化成快樂。孤獨的過程很苦悶,但創作本身是快樂的。」對小應而言,挑戰一本看不完的書,最後把它看完,是目前生活中最快樂的事。

回顧這齣作品創作最初,乃去年在當代美術館表演的作品【這套DVD(推銷員之狂)】,應台北藝術節策展人耿一偉之邀,於是找來劇場演員、樂手、舞者共同演出,因此出現了這樣什麼都可以的拼貼秀、具有本土意味的綜藝表演。「孤獨和個人主義是我最自然、最能認同的狀態,何不就將實際情形搬上舞台?」小應說,「我希望大家可以看到『何謂不一樣的想法』這件事,其中有不一樣的價值、不一樣的感受。」或者說,從〈轉吧!七彩霓虹燈〉到《快樂孤獨秀》,某個外表正常內心扭曲的人,未來也將抱著小應式幽默,獨自走上一段社會化的旅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