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2.JPG  

藝術節的王文儀總監去親自面邀《麗特、丹妮、佛斯》導演陸帕(Krystian Lupa)時,相談甚歡,談得入神,出了門,回頭才發現忘記跟導演合照了!但也不負第二眾望,相機此時拿出來紀錄陸帕所在的波蘭老劇院(Narodowy Stary Teatr)。

「老劇院」真的很老!它是波蘭最有歷史的劇院,創立於1781年,歷代波蘭重要劇場導演,如康鐸、葛羅多夫斯基等導演,都曾在此劇院導過戲。1991年已升級成為國家劇院,是歐洲重要劇院之一。

�i����~1.JPG  

總監描述:「克拉科夫,是一個古城,文化孕育出一種千古不撼、自在優雅,又開放自主的氛圍。非常令人神往。」總監提到在劇場看演出時,看戲族群如台灣一樣,多為年輕人。「銀髮族變少數,與大部份的歐洲劇場觀眾組成,是截然不同的。可能是因為他有一個中歐最古老的大學,雅蓋蘭大學。」1364年建立的學校,現在仍然在學術界具足輕重,哥白尼好像還跟這學校有關!! 比較起來,波蘭老劇院230歲,成立於1781年,也算年輕人了。

老劇院的成功,歸功於在此駐團的導演們,不僅導演們的風格不斷領航老劇院劇團在歐陸有著細膩精緻品質,亦建立起許多知名文學為本的劇場作品。小說用文字創造畫面與情境,劇場則用佈景與燈光;小說用文字描述心靈、心情、個性與轉折,劇場則靠導演與演員。

�i����~3.JPG  

陸帕導演文學家伯恩哈納德的《麗特、丹妮、佛斯》,對現代觀眾的意義,總監看到這齣戲,有著「諾貝爾文學獎級份量」,既然「所有得獎小說的文字,都對特定人有魔力,那麼,喜歡閱讀米蘭‧昆德拉,或馬奎斯、大江健三郎的讀者,正是適合《麗特、丹妮、佛斯》的觀眾。」

�i����~4.JPG  

圖為老劇院中《麗特、丹妮、佛斯》演出的Studio Theatre,親密坐席300席。

常常,在台灣劇場多為年輕人的經驗,不僅僅因為文化上沒有此習慣,我們的劇場題材亦多為年輕人的創作。40、50歲的朋友,較沒法進入年輕人的創作。畢竟,30歲不到談生、死,很難引起老人家注意。現在,《麗特、丹妮、佛斯》是要獻給青壯年臺北人,對人生有體悟、對人性有心得,對人生仍有掌握、對未來仍有好奇的一群內斂型觀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avoTAF 的頭像
    BravoTAF

    2013臺北藝術節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