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Ritter_01.JPG  
   

麗特、丹妮、佛斯關鍵字小辭典 

/耿一偉

麗特、丹妮、佛斯背後有一個迷人的故事。伯恩哈特在完成這個劇本時,已經是他半自傳小說《維根斯坦的姪子》(1982)出版兩年後的事。這兩部作品自然又喚起奧地利大眾對維根斯坦家族的好奇。維根斯坦家族的傳奇加上維根斯坦,在二十世紀人文科學界的聲譽,使得歐洲觀眾對於維根斯坦的傳奇世界多少都有些了解,本劇在某種程度上也預設了觀眾的詮釋視野。為了使台灣觀眾接近本劇所預設的觀賞文化背景,特別針對麗特、丹妮、佛斯中一些關鍵字進行解釋,讓觀眾在欣賞演出時,更容易進入台上的戲劇世界。

第一幕 午餐之前 

布林區(Döbling)

  這是故事發生的地點,是位於維也納西北郊的高級住宅區,許多有錢人或貴族都在此蓋豪墅。請參見工業大亨

弗雷格醫生(Dr. Frege)

    戲一開始就提到弗雷格醫生,暗指語言哲學家弗雷格(Gottlob Frege)。作為二十世紀分析哲學的開創者,弗雷格是羅素的老師,而羅素是維根斯坦的老師。弗雷格對早期維根斯坦有很大的影響,在哲學上,弗雷格的「實在論」將維根斯坦從叔本華手的「觀念論」魔力中掙脫出來;於生活上,一次大戰軍營中的維根斯坦則經常與弗雷格通信。不過,到了維根斯坦《邏輯哲學論》(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完成,弗雷格發現背後的神祕主義而加以批判後,兩人漸形漸遠,直到弗雷格於1925年過世,而維根斯坦的晚期哲學則幾乎走到弗雷格的對立面。亦可參考自我實現

史丹霍夫(Steinhof)

    這座知名的精神病療養院位於維也納西方。事實上,維根斯坦並沒去住過,而是他的姪子保羅(Paul)經常進出該處,而保羅與伯恩哈特是摯友。伯恩哈特在半自傳《維根斯坦的姪子》(Wittgensteins Neffe)一書提到保羅曾住在精神病院的事,也說明本劇主角佛斯是保羅與維根斯坦的混合體。這個天才家族的悲劇性,也在於幾乎是遺傳性的自殺傾向,包括維根斯坦的大哥漢斯(Hans)二哥(Rudi)與老三庫特(Kurt)都是自殺身亡(自殺的念頭也曾經常縈繞在早年維根斯坦的腦海中)。請參考音樂家族

松恩峽灣(Sognefjord)

    維根斯坦於1913年至1914年期間,住在挪威松恩峽灣的史約登村的一棟小木屋中,並在那裡寫下之後成為《邏輯哲學論》的草稿。請參見松恩峽灣

亨利詹姆士(Henry James)

    我還不知道伯恩哈特是如何找到這層關聯的,因為著名的《意義與詮釋:維根斯坦,亨利詹姆士與文學知識》(Meaning & Interpretation: Wittgenstein, Henry James, and Literary Knowledge,1994)一書是他逝世五年後才出版,該書說明了亨利詹姆士的文學理念與維根斯坦哲學方法之間的類似。不過亨利的哥哥威廉詹姆士(Williams James)確定對維根斯坦意義重大,他早年曾熱情地逐字閱讀這位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與心理學家的名著《宗教經驗之總總》,這本書也是維根斯坦少數會推薦友人的書單之一。

01.JPG 邏輯論第一部與第二部(Logik I & II)

    這應該是暗指《邏輯哲學論》,可參考松恩峽灣函數

(Linz)

   位於奧地利西部的城市,維根斯坦在此讀高中(1903-1906),希特勒是小他兩屆的學弟(不過他讀了一年就休學),但沒有證據證明兩人相識。請見家族大亨

自我實現(selbstverwirklichung)

    這個字與叔本華有很大的關聯,特別是和意志(Wille)的關係。本劇主角之一的麗特,在同一段台詞提到自我實現與真值函數,也暗示著維根斯坦處在神秘主義與邏輯的張力當中,可參考叔本華弗雷格 

真值函數(Wahrheitsfunktion)

    這個術語典出《邏輯哲學論》的命題5:命題是基本命題的真值函數(Der Satz ist eine Wahrheitsfunktion der Elementarsätze)

叔本華(Authur Schopenhauer)

    叔本華對維根斯坦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他《意志與表象的世界》一書。1916年維根斯坦寫下這樣的句子:「生存就是世界,我的意志滲透於世界之中。」《邏輯哲學論》雖然表面上在說邏輯,但對於可說與不可說的區分,卻是叔本華的功勞。本劇提到維根斯坦在家中經常引用的叔本華句子為何,目前還找不出來,但有可能伯恩哈特是從維根斯坦姪子保羅那裡聽過相關軼事。亦可參見史坦霍夫自我實現

約瑟夫城(Josefstadt)

     約瑟夫城是維也納的一區,在本劇中約瑟夫城經常是指約瑟夫城劇院,不過沒有資料顯示維根斯坦的姐姐們有人當過演員,反倒是音樂才是這個家族的偏好。亦可參考音樂家族

     維根斯坦有強烈的潔癖,他在劍橋時,每晚會用泡過的茶葉鋪在木質地板上,讓它們吸掉灰塵,隔天再掃掉。所以麗特會說:「從小他看到髒的刀叉就反胃,一定要用剛洗過的餐巾,對於吃飯的事吹毛求疵。」不過,就隱喻的角度,他的潔癖也反映在他的寫作與思考風格上,尤其是《邏輯哲學論》,可參考函數

 

03.JPG  

第二幕 午餐 

格洛瑟普(Glossop)

    位於曼徹斯特附近。維根斯坦最早先是到英國曼徹斯特讀航空工程(1908),他曾在格洛瑟普進行風箏設計的實驗,但1911年他在弗雷格建議下到劍橋參加羅素的邏輯學與哲學講座後,從而改變了他一生的志業。請參見弗雷格 

史約登(Skjolden)

    維根斯坦不只在這個小村位於懸崖的小木屋中寫下《邏輯哲學論》,他的晚期代表作《哲學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的主要研究成果,也是他於19368月後的九個月,獨自一人於小木屋完成的成果。請參見松恩峽灣

貝多芬

    維根斯坦曾對羅素說過他最想成為像貝多芬那樣的人,而他的暴躁脾氣跟貝多芬也有類似之處。對於貝多芬的音樂,他評論道:「在第九交響曲的第一樂章,我們稱之為諷刺的東西第一次露面。對他來說,這是可怕的諷刺,或許是命運的諷刺。」

愛爾蘭

   1947年維根斯坦辭去教職遷居到都柏林,接著於隔年五月搬到西海岸康奈馬拉(Connemara)的羅斯鹿(Rosro)的度假小屋中,直到秋天得知姐姐海爾曼(Hermine)罹患癌症才離開,但年底又回來。19494月得知自己也罹患癌症後,依舊到愛爾蘭進行好幾次短期旅行。維根斯坦許多晚期思考都是在愛爾蘭完成(如《哲學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的第二部分)。請參見松恩峽灣 

02.JPG  

第三幕 午餐後 

莎士比亞

   維根斯坦討厭莎士比亞,他晚年曾在筆記上寫道:「我深深地懷疑絕大多數的莎士比亞崇拜者。」又說:貝多芬的偉大心靈”---但無人能說莎士比亞的偉大心靈。」請參見貝多芬

工業大亨

     維根斯坦的父親卡爾(Karl)白手起家,於十九世紀末成為鋼鐵大亨,富可敵國,讓維根斯坦成為中歐地區家喻戶曉的人名。後來納粹上台,身為猶太人的維根斯坦家族也難敵魔掌,只好透過關係,用龐大家產來交換免於被送進集中營的厄運,這也是為何維根斯坦會入籍英國的原因。請參考林茲

音樂家族

     基於維根斯坦家族的富有,使他們與許多藝術家都有往來,例如布拉姆斯也曾到他家教過鋼琴。家族最有音樂天分的,是大哥漢斯與最小的哥哥保羅(他的兒子也叫保羅,是伯恩哈特的好友)。不過漢斯很早就自殺。保羅在一次大戰中喪失右手,使他成為著名的左手獨奏鋼琴家,許多作曲家如拉威爾、史特勞斯等知名作曲家,都特別為他譜寫左手彈奏的作品。音樂也在維根斯坦的哲學中佔有特殊地位,除了家庭環境外,還有來自叔本華的影響。請參見史坦霍夫叔本華

  維也納分離派創始人(Gustav Klimt)曾替維根斯坦的姐姐瑪格麗特(Margarete)畫過一幅畫(此外,維根斯坦也曾替瑪格麗特設計一棟房子),所以劇裡佛斯才會說:「妳們讓人畫像了。」亦可參見工業大亨

祖國

   伯恩哈特與維根斯坦及他姪子保羅都共同享有一種態度,就是對死氣沉沉的奧地利充滿憤恨,試圖透過文學諷刺或哲學治療,以清洗語言的方式,來挽救這個面有病容的祖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