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眼中的唐人菜
文|陳佾均(《金龍》劇本翻譯、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碩士)
台南人劇團《金龍》製作正密集排練中,前陣子恰好在德國媒體藝術家尤利安.羅斯費爾德前陣子在北美館展出的作品《收容所群像》(Asylum)中看到這部圖像:
羅斯費爾德用魔幻的影像手法呈現一般對移民的刻板印象,由此可見餐廳員工確實是歐洲人心中對華裔移民既定的形象。「金龍」在劇裡就是一家亞洲餐廳的名字,一家「據說員工都是越南人」的中國餐館。德國是一個沒有中國城、唐人街的國家,相較於美國等新大陸移民國家,對華裔文化陌生地多。當地主要的外來移民來自前蘇聯國家及以土耳其、伊朗等地為主的中東地區,華裔移民在當地仍屬少數,除了一般生存就業的移民外,也有許多當年逃離北越及中國政權的政治移民。
德國的華人餐館長什麼樣子?劇中這種小餐館確實常是由越南裔的移民經營,但中華美食的大旗總是方便宣傳,所以他們也不見得會在招牌上加上越南料理。餐廳通常會以龍、貓熊、紅燈籠、蓮花或竹子為裝飾,小餐館就只能靠下圖看到的這種字體,作為華裔的符號,也不知是怎麼流行起來的,這種字體就成了華人餐廳的代表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