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發現酸辣湯裡的牙齒

文|陳佾均(《金龍》劇本翻譯、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碩士)

金龍2  

華裔餐館在德國絕對是個清晰強烈的文化符號,擺盪在古老帝國與新興市場霸權之間,召喚了對中國的多重想像。劇作家希梅芬尼一向擅長運用這些存在於生活周遭的印象,透過挖掘印象與真實之間的差距,開啟一個完全不同的國度。劇中小小的廚房裡五個員工忙著出菜,新來的那個中國小子牙齒痛得哇哇大叫。去看牙醫吧!不行,因為他是非法移民。角落那桌的兩位空姐剛從智利飛回來,等著餐廳裡越南來的服務生送上飲料,就和她們在距離地面十公里的高空中所做的工作一樣。住頂樓的年輕女孩不小心懷孕了,而她的爺爺終日希望自己可以再年輕一次。餐廳樓上住了一個男子,他的妻子即將離他而去;還有一隻餓肚子的蟋蟀,哀求螞蟻給牠一點東西吃,牠什麼都願意做。

劇場要怎麼說一個非法移民或全球化的故事?劇中人物之間有看不見的連結,也有逃不開的剝削。這不是個典型的議題式劇本,關注的也不只是特定的弱勢族群。《金龍》說的是在現今這個所謂「connected world」之中一群希望可以回到從前、希望可以變成另一個人、希望可以許個願望的人們,他們因為一家餐廳有了接觸,因為一顆牙齒有了連結。

劇作家希梅芬尼設定五個演員演十七個角色,並刻意調換男女老少的角色分配,男演女、老演少,白人演員演亞洲面孔,連場景描述都融入臺詞裡了。種種的疏離手法不是為了批判,作者反而從中找到一種更直接而真誠的切入方式,來接近劇中人物所面對的情境。超現實的段落穿插其中,捕捉日常中看不見的存在與觸碰不到的情感;這是個有螞蟻和蟋蟀、還會在湯裡找到一顆血淋淋的牙齒的世界。希梅芬尼要用劇場說故事和扮演的古老技藝,牽著觀眾的手進入劇場的想像國度,怪誕而詩意,幽默而動人。

分飾多角再加上快速的場景切換,演員於是不再隱藏在角色的背後,觀眾可以清楚地意識到演員作為「人」在舞臺上的存在,完全展現了劇場藝術的獨特性。這個挑戰讓歐美導演躍躍欲試,在維也納首演後,《金龍》立即受邀至柏林〈戲劇盛會〉(Theatertreffen),英國ATC劇團的製作也受邀至愛丁堡藝術節。然而《金龍》這次在臺製作,挑戰更不容易,原來劇本由白人演出亞洲面孔的設定、及許多對中國/亞洲文化之刻板印象的符號,在這次臺德的協力製作中勢必需要找到新的解決之道。臺灣與德國之間錯綜的文化想像,將如何在舞臺上實現,讓人拭目以待。你會發現,「金龍」絕對不只是一間餐廳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avoTAF 的頭像
    BravoTAF

    2013臺北藝術節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