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浩斯基金會2  

社會關懷與文化創新
─ 訪問德紹包浩斯基金會總監菲利普‧歐斯華特

 

歐斯華特先生,包浩斯神話形成的基礎何在?究竟是哪種理念與構想使包浩斯這所統合藝術、設計與建築於一體,跨領域的學校成為一九二零年代德國的「現代實驗室」?

早在包浩斯學校的時期,這個神話就成形了:一九二零年代,包浩斯這項大放異彩的文化工程就已享譽國際。打從一開始,包浩斯派人士就極力爭取各方的注意與公開露面的機會,原因不只在於這些藝術家與設計師對功名的熱衷追求,優異的公關工作更是包浩斯自我主張的必要手段。包浩斯不容於當局,先後被迫遷離威瑪、德紹,一九三三年位於柏林的學校更遭納粹政權勒令關閉。正是這種經歷使包浩斯在一九四五年後成為自由、進步的德國最佳典範,是塑造西德身分認同的重要推手。

東德對包浩斯的接納起步較晚,直到一九六零、一九七零年代,才又逐漸興起對包浩斯的重視。

 

您希望如何讓包浩斯的理念在當代開枝散葉?

包浩斯歷久不衰的影響力主要建立在三大理念上。首先是破除領域間的藩籬,將不同領域統合在一起的堅定信念。包浩斯在許多方面都極力打破界限,比如破除激進的與尋常日用之間的界限、破除截然不同的工作領域之間的界限等等。因此包浩斯讓藝術家建造房屋、讓建築師在飛機製造廠工作;許多包浩斯的重要創新都是在這種「異種交配」中誕生的。

第二個理念是社會導向的設計,要求設計工作要能改善大眾的生活條件。第三個基礎在於進行激進的創新思考、廢除舊有框架的熱誠。正是這樣包浩斯才能在驚人的短暫時間內窮究各種可能性。這種極致的實驗熱望與驅動力,在包浩斯之後再也不曾達到這種巔峰。

 

您希望如何具體落實這些理念?在落實的過程中您認為最重要的議題是什麼?

首先我要強調的是,德紹包浩斯基金會雖然是當今最大的包浩斯傳承機構,但並不是原來的包浩斯學校!我們已經不是那個集結當時最知名的人士從事設計工作的學校了。此外,促成包浩斯的還有其他因素:德紹、安哈爾特地區可說是一九二零年代的矽谷,這個全球高科技的龍頭地區,為包浩斯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發展環境。

今日的德紹包浩斯基金會主要是個研究機構,以研究與設計的交集為工作重點,並執行兩項任務:一是維護、推廣文化遺產,並運用各項議題、活動企劃及對當代問題的質疑、探討等將包浩斯的理念發揚光大。我們這個時代最急迫的議題或許便是氣候變遷造成的災難了。針對這個議題,包浩斯的方法與理念都能發揮良好的效用,絲毫沒有失去時代意義。

 

Philipp Oswalt  

德紹包浩斯基金會總監|菲利普‧歐斯華特(Philipp Oswalt)
菲利普‧歐斯華特從2009年3月起擔任德紹包浩斯基金會總監。歐斯華特身為建築師也執筆著述,更因為德國聯邦文化基金會擔任「萎縮中的城市」(2002年至2006年)此一研究案總策劃而名聞國際。歐斯華特1964年生於德國美茵河畔的法蘭克福市,曾為建築雜誌《archplus》資深編輯並於雷姆.庫哈斯的建築師事務所任職。此外,歐斯華特也策劃了名為「城市觸媒」(2001年至2003年)的研究專案,並為柏林共和宮(現已拆除)閒置時期藝術空間利用的發起人之一。歐斯華特在當代建築與城市發展的領域裡撰述、發行了許多書籍。

 

德紹包浩斯基金會
擁有60多名工作人員,是最大的包浩斯傳承機構,所需經費由德國聯邦政府、薩克森—安哈爾特邦政府及德紹—羅斯勞市政府贊助。該基金會的任務在維護、推廣包浩斯文化遺產並規劃各種設計專案讓包浩斯理念得以在當代發揚光大。因此,德紹包浩斯基金會對自己的定位是「文獻資料、博物館、旅館、學院、舞台、研究機構與專案工作坊」。

 

本文由台北歌德學院授權提供
Copyright: Goethe-Institut e. V., Online-Redaktion

arrow
arrow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