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赤鬼》關於一個新移民劇場創作者的真情告白

來自印度的國家級演員江譚佳彥(Chongtham Jayanta Meetei)移居台灣已近八年,與同樣身為演員的妻子林浿安於2006年成立了EX-亞洲劇團,一步一腳印持續耕耘,將傳統亞洲劇場美學轉換成你我所熟悉的當代風味,如今已成為台灣最受矚目的當代劇團之一,海內外更是巡演邀約不斷。今年初帶著2010年榮獲第九屆台新藝術獎十大表演藝術獎肯定之《假戲真作》遠征印度,成為首支登上印度新德里藝術節的台灣團隊,扣人心弦的劇情也讓《假戲真作》獲得印度新德里藝術節極高評價。今年九月,劇團即將再度出征英國,將劇團的足跡從亞洲跨到了歐洲。

Jayanta側拍(1)_攝影許斌 (1500x1125)

上圖:江譚佳彥密密麻麻的英文筆跡,記下的是每一個對於劇場表演的靈感與感動(右為台灣演員魏雋展,照片由許斌拍攝)

跨文化的劇團吸引著跨文化的觀眾,而跨文化的作品,卻也來自於創作者「跨文化」的經歷。故事要從一段「異國婚姻」說起:來自印度的國家級演員江譚佳彥與來自台灣的客家籍女演員林浿安在新加坡的劇場學校相遇,繼而相戀。兩人決定來到台灣定居,在台灣兼容並蓄的多元文化環境下,一同為著呈現不一樣的劇場面貌而努力著。

從印度東北省份Manipur來到苗栗客家庄,江譚佳彥並沒有一般台灣人認知中的「印度人」外表,當他初到台灣時,常常安靜地混入人群走在苗栗市場,當地人根本無法察覺他「外國人」的身分。居住台灣多年,江譚佳彥也早已說得一口還算流利的國語,每每在台北劇場散戲後,總見他和觀眾們侃侃而談自己的創作理想。

Jayanta側拍(2)_攝影許斌 (825x1100)  

上圖:來台近八年,走在苗栗巷弄間的江譚佳彥,早已是台灣的一份子(照片由許斌拍攝)

這位從小在動亂家鄉長大的演員,看著理應維護治安的警察,隨時對著看不順眼的人民開槍,如此荒謬景象已是家常便飯;來到台灣後,江譚佳彥最感動的便是創作環境的自由,以及台灣文化對於外來文化的開放心胸。也因此,江譚佳彥總在作品中參入不少自身印度母文化元素,例如改編自印度口傳文學的《假戲真作》、改編自印度經典文本的《沒日沒夜》、以傳統亞洲劇場美學重新詮釋的西方經典劇本《百年復甦》、或是成功融合印度舞蹈的繪本文學改編作品《猴賽雷》等,其作品中多元文化的呈現也成為EX-亞洲劇團最為人熟知的風格特色。

作為一位「新住民藝術家」,由江譚佳彥所領軍的EX-亞洲劇團今年受邀至臺北藝術節演出,對於劇團或是創作者來說,都是莫大的肯定。這齣即將於2013年8/16-8/18登場的日本當代經典劇作《赤鬼》,講述的正是「文化與文化」相遇的故事。劇中,平靜的海邊村莊忽然來了一個「赤鬼」,說著不一樣的語言、有著不一樣的文化。「赤鬼」沒有惡意,但村民認定他是吃人肉的鬼,就連唯一一位願意伸出友誼雙手的「那女人」,也被村民視為村落的叛徒、惡魔的同夥。最終藉著「那女人」的角度,才發現真正懷抱著殘酷惡意的,並不是來自他方的「赤鬼」…

看似嚴肅的「移民」議題,卻在日本當紅劇作家野田秀樹筆下,成為語言詼諧犀利、節奏簡潔明快的幽默作品,笑聲不斷,笑過之後卻也讓人反思自己的社會角色與真實生活。嬉鬧與深刻間轉換自如,更可見這位曾與日本一線影星妻夫木聰、深津繪里與歌手椎名林檎等人合作過的大師級劇作家之深厚功力。事實上,正是如此獨樹一格的表現手法、深刻的人文關懷、以及由四位演員分飾超過二十個角色的挑戰,打動了具有同樣「移民」背景的江譚佳彥。十年前曾在日本看過此劇,從此開啟了想要搬演《赤鬼》一劇的念頭,卻因種種原因始終無法如願。如今醞釀十年之後,《赤鬼》成為EX-亞洲劇團首部登上臺北藝術節之跨國巨作,製作團隊涵蓋台灣、印度、新加坡、日本四國,而導演江譚佳彥從一位印度演員逐漸融入台灣社會的「移民經驗」,更成為《赤鬼》一劇最重要的元素。

這些年來儘管「印度熱」不斷,台灣對於印度的想像似乎往往僅限於瑜珈、咖哩、寶萊塢。以劇場為終身志業的江譚佳彥,在EX-亞洲劇團歷年的作品中,真誠地與台灣觀眾分享了他作為「新移民藝術家」的心路歷程,為台灣劇場界帶來了另一番關乎「印度」的風貌,更在他的魔幻舞台上成功跨越了文化的藩籬。EX-亞洲劇團2013年全新製作《赤鬼》,要你看見「在海的另一邊,究竟是我們對於不可知的恐懼,還是渴望?」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avoTAF 的頭像
    BravoTAF

    2013臺北藝術節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