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劇場導演
王翀  從鏡像中解構到互動

PAR表演藝術雜誌|文字 劉小令

 

王翀作品《中央公園西路》甫在五月來台,接著《雷雨2.0》又將在八月初「降臨」,中國新世代劇場導演王翀帶來的是中國劇場的新思考。他發起了「新浪潮戲劇」,對劇場的現實主義與整體國情的粉飾太平,提出質疑。他一方面在舞台上,一面演出一面拍攝一面投影,質疑劇場的虛擬與真實;一方面透過網路「2.0」的概念,對經典文本重新詮釋,甚至解構。

 

 

 

雖然中國是一個需要跟市場與主流機制妥協的場域,但近年來發起「新浪潮戲劇」的王翀(讀ㄔㄨㄥ),卻是一個聰明的異數。

在主流戲劇教育只以偽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為尚的中國,要想作品風格深刻多元,似乎都得半路出家。而跟現在北京劇場青壯世代當紅的幾個前輩導演邵澤輝、黃盈一樣,王翀在大學時代,也並非戲劇科班出身,在北京大學攻讀法學的他,在大學時代就熱愛看戲,還曾以「羽中德夫」的ID活躍於「天涯戲劇」等主要劇場論壇。

王翀在大學畢業後,跑去夏威夷大學攻讀戲劇碩士,也曾在加州大學和紐約學習戲劇,翻譯並導演了多部後現代戲劇,他的作品曾在中國、香港、台灣、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法國巡演,引起媒體和學術界的關注。王翀在二○○八年創立了薪傳實驗劇團,帶著一批不滿老現實主義傳統的七年級年輕人,薪傳實驗劇團迅速成為中國最活躍的青年藝術團體之一。

照這樣的脈絡看起來,王翀很有可能變成每年只能在各地戲劇節上露臉的學術型導演,但憑藉雅俗共賞的伍迪.艾倫編劇作品《中央公園西路》,他一躍成為市場關注度極高的名字,迄今已經巡演破百場以上、甚至於今年五月登陸台灣交流,而運用實拍影像與現場表演交錯的《中央公園西路》,也成為他鼓吹的「新浪潮戲劇」先聲。

文章標籤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上海藝術節 雙城同慶

中國時報 【蔡孟妤/上海報導】2013-07-18 02:11 

台北藝術節和上海國際藝術節雙雙邁入十五周年慶,上海市政府昨日宣布,今年將首度與台北藝術節合作,以「雙城同慶」為主題,舉辦一系列兩岸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共同推動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

第十五屆台北藝術節於八月一日至九月八日舉行,上海國際藝術節則於十月十八日至十一月十八日舉行。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總裁王雋表示,兩節將互邀對方推薦優秀的演出劇碼,共同慶祝雙城藝術節十五周年。

上海青年導演王翀的新浪潮戲劇作品《雷雨2.0》,以及由香港藝術節與上海國際藝術節聯合委約、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的話劇《青蛇》,都將於八月九日至十一日在台北演出。

台灣青年編舞家伍國柱代表作雲門舞集二《斷章》、朱宗慶打擊樂團《木蘭》、台灣國樂團等台灣團體,也將在十月登上上海國際藝術節舞台。

王雋表示,今年是上海台北雙城藝術節十五年來首度合作,希望從此搭起合作橋樑,把藝術節變為雙城文化交流的常態機制。

文章標籤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赤鬼》關於一個新移民劇場創作者的真情告白

來自印度的國家級演員江譚佳彥(Chongtham Jayanta Meetei)移居台灣已近八年,與同樣身為演員的妻子林浿安於2006年成立了EX-亞洲劇團,一步一腳印持續耕耘,將傳統亞洲劇場美學轉換成你我所熟悉的當代風味,如今已成為台灣最受矚目的當代劇團之一,海內外更是巡演邀約不斷。今年初帶著2010年榮獲第九屆台新藝術獎十大表演藝術獎肯定之《假戲真作》遠征印度,成為首支登上印度新德里藝術節的台灣團隊,扣人心弦的劇情也讓《假戲真作》獲得印度新德里藝術節極高評價。今年九月,劇團即將再度出征英國,將劇團的足跡從亞洲跨到了歐洲。

Jayanta側拍(1)_攝影許斌 (1500x1125)

上圖:江譚佳彥密密麻麻的英文筆跡,記下的是每一個對於劇場表演的靈感與感動(右為台灣演員魏雋展,照片由許斌拍攝)

文章標籤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 philosophy to theater and back

Taipei Arts Festival artistic director Keng Yi-wei says Taipei’s performance art scene should avoid creating a theater environment similar to Broadway and the West End

By Ian Bartholomew / Staff Reporter / TAIPEI TIMES

Photo courtesy of TAF

This year, Keng Yi-wei (耿一偉) enters his second of a three-year assignment as the artistic director of the Taipei Arts Festival (台北藝術節, TAF). A part-time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Department of Theater Arts,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Keng has spent many years traveling the world watching theater, and has engaged in a wide range of theatrical forms, from children’s theater, through experimental theater to theater for the disabled. In a telephone interview with the Taipei Times, Keng spoke about his new role as an arts festival administrator.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國外流浪的一個總結

 

轉載自【夯仔外ㄟ人愛看戲】部落格

文字|賈亦珍

怡芬個人照2-1編舞家董怡芬將在2013臺北藝術節推出她的新作《我不在這De/part》,她說,這個舞作算是她從2006年開始周遊列國流浪後的一個總結。

董怡芬昨天在藝術節安排的一個講座中,談到自己的舞蹈生涯,「我是科班出身,5歲就進了舞蹈班。」學跳舞的理由很有趣,「因為大人覺得我太胖了。」有個舞蹈班的同學的理由則是「她的身體不好。」「我有個好姐妹則只是因為對芭蕾舞衣的迷戀而參加。」

忙於經商的父母,送女兒學舞還真的是以減肥為目的,從來不要求女兒在舞蹈上要有什麼成績,「我也學鋼琴。」但她的父母卻像要求功課一樣地要求她要彈好鋼琴,給她很大的壓力。

或許就因為學舞沒有壓力吧,她反而最喜歡舞蹈,並且在國小畢業時發動了她這輩子第一次的家庭革命,「我跑去考國中舞蹈班。」她說:「我趁著爸媽還在睡覺,請同學的家長載我去考試。」就這樣,她一頭栽進了舞蹈這條不歸路上。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tists venture into the unknown
The Taipei Arts Festival seeks to be a platform for emerging artists keen on pushing new boundaries

By Ian Bartholomew / Staff reporter
Published: Fri, Jul 12, 2013 - Page 12, Taipei Times

EX-亞洲劇團《赤鬼》宣傳照,陳少維攝影 (11)    

The Taipei Arts Festival (TAF, 台北藝術節) celebrates its 15th birthday this year with a program of 11 shows, some already with an established reputation, others original works that will premiere at the festival. The Taipei Arts Festival is the smaller, cheekier, relation to the much grander, if younger, Taiwa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the Arts (台灣國際藝術節) that took place earlier this year, and it has very much its own attitude and ambition.

文章標籤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訪莎妹劇團團長王嘉明

翻滾吧!
夏日小劇場─台北藝術節

8月份的台北很藝術!一年一度的台北藝術節將於8月展開,推出10檔來自國內外、形式各異的劇場作品,以表演藝術翻滾整座城市!La Vie此次專訪莎妹劇團鬼才導演王嘉明,暢談新作《SMAP X SMAP─In love with the 90s》(後簡稱SMAP X SMAP),並精選4齣劇作,今年夏天一起去看戲!

2013/7/10|La Vie第111期|【文|彭永翔 攝影|Anew-Chen 圖片提供|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鬆軟軟的幸福白被單90s

國中時,帆布書包肩帶上用立可白寫著小田和正唱的〈突如其來的愛情故事〉。當時織田裕二、鈴木保奈美主演的《東京愛情故事》正紅極一時,在強調集體規訓、穿著制服、整齊劃一的國中時期,用立可白、原子筆在帆布書包塗畫裝飾,是青春時期彰顯自我風格的唯一方式。幼稚青澀的片段,如果沒有導演王嘉明將於9月推出的常民三部曲最終回《SMAP X SMAP》,早被深埋於大腦的海馬迴之中,永不見天日。

文章標籤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排練紀錄與觀察:文本與導演


在尊重文本與劇作家的原則之下,

導演與演員該如何搬演和風味十足的《赤鬼》?

 

07.02.13《赤鬼》排練日誌 

文字|劉唐成(排練助理)

赤鬼排練照  


休息三天後,導演 Jayanta 在不影響文本精神的概念下,重新刪修了下半場(第九場至第十六場)的台詞,在英文、日文與中文三種語言版本的劇本中,導演與演員們不斷來回檢視、修改被帶上台的語言;很常出現的問題是,某句話在日文裡通,但翻成中文就變得饒口無意;亦或是,一句話在英文版和日文版的意義上有些不同等等。

語言脫離不了文化,單純翻譯可以忠於原著,但經過翻譯的文本要被搬演上台就必須被潤飾,而在臺灣搬演日本劇本的時候,部份劇作家在文本裡玩弄的語言遊戲或是文化諷刺被翻成中文後意境全無。我們在排練的過程中不斷在思考如何轉化、移植,企圖和台灣這塊土地產生連結。所以,我們總是花了不少時間在工作文本的語言邏輯與其背後承載的寓意。

文章標籤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雷雨》到《雷雨2.0》

節錄部分章,全文請參考 印刻文學生活誌 第 119期

王翀
新浪潮戲劇導演,作品曾在大陸、臺灣、香港、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法國演出,被《新京報》評為2012年度新銳藝術家。

 

 

thunderstorm03  曹禺的《雷雨》和老舍的《茶館》被中國大陸的戲劇界視為民族話劇的雙璧,標誌著這門藝術的最高成就,是不可撼動的經典。前者是曹禺22歲時的作品,後者是老舍在大躍進時期反復修改完成的。這兩個劇作獲得今天的地位,和中國戲劇的政治議程密不可分。《雷雨》寫舊家庭的覆滅,《茶館》寫舊社會的覆滅,因而在“新中國”都具有亟需的政治正當性。我在2012年導演了《雷雨2.0》,從曹禺的文本出發,僅僅保留1%的臺詞,顛覆中國戲劇舊有的演出樣式,讓文本重新煥發活力。

《雷雨》的一條重要線索是,男女之間的情感糾葛——確切地說,是男性對女性的剝奪:周朴園對魯媽和繁漪、周萍對繁漪和四鳳的剝奪。《雷雨2.0》選取這一視角,聚焦女性,全劇圍繞兩個沒有名字的女人,貌似繁漪和四鳳。而此“繁漪”非彼繁漪,此“四鳳”非彼四鳳。因為時空和語境都完全不同了。

《雷雨2.0》設定在1989/1990年的一個高幹子弟家庭裡。之所以如此選擇,是因為這一年是中國人從廣場退回臥房的分水嶺。當公共的政治空間關閉,個人和身體的歷史就開始了,並且一直延伸到現在。這是一個蘇聯式的大房子,從桌椅和衣櫃到裝修和電器,在每一個細節上都逼真體現出1990年的特徵。在這樣一個家庭裡,一個官二代欺騙和佔有兩個女人:一個是剛認識不久的“繁漪”,另一個是在他家做保姆的“四鳳”。

原作裡的臺詞被拆分、重組,在新的故事、人物和情境中產生新的意義。一段臺詞可能出自原作完全不同的角色和場景。這些臺詞,它們經過拼接組合之後,訴說了女性青春的悲哀——這其實是四鳳、繁漪和很多女性共同的心聲。在深夜,由閱歷更豐富、年齡略大的“繁漪”說出,更加貼切。而“繁漪”的困境是,她明知道女性面臨的陷阱,卻又無法回避。

文章標籤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魁北克瘋馬戲 懷舊時光裡的歡樂溯源

PAR表演藝術 |文字 周伶芝
出處:http://goo.gl/h4wxw

阿爾馮斯馬戲團與《伐木樂園》

哥哥、爸爸、妹妹、同學、朋友……大家一起來組馬戲團吧!這就是來自加拿大的阿爾馮斯馬戲團,成軍於二○○六年,迄今的兩齣製作都以自己的家鄉——加拿大北方小鎮的生活為主題,發展出懷舊又趣味的表演風格。即將帶來台北的《伐木樂園》,融合魁北克的民俗音樂和民間林業的生動元素,既調皮又抒情地呈現出身分認同的溯源之旅。 

年輕需要多一點的冒險和想像,還有,調皮與念舊的心。來自加拿大的阿爾馮斯馬戲團(Cirque Alfonse)就是兩者兼具的年輕團體,在幾個世界知名的加拿大當代馬戲團體之中,以濃厚的地方色彩,帶來立基於傳統的新意,成為近年的新興生力軍。

新馬戲為了突破舊式僵化的規範,多在技巧和表演程式上求新求變,最常見的便是以某一兩種專門雜技作為主幹,深入探究它的變化可能,以及詩意的聯結與實驗,從中創造馬戲的新文本和雜技的指涉。延續魁北克的馬戲傳統,阿爾馮斯馬戲團試圖用雜技保存一種美好的生活價值,台上的雜耍與平衡特技引領著觀眾,擺盪在昔日的舊時光和今日的年輕創新之間。

文章標籤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遺忘,比死亡可怕?庫倫卡劇團《安德魯與多莉妮》 

PAR表演藝術 | 文字 廖俊逞
出處:http://goo.gl/lA5dy

故事原型來自法國哲學家安德魯.高茲為患有退化性疾病的妻子多莉妮所寫的《最後一封情書》,西班牙庫倫卡劇團的《安德魯與多莉妮》以面具與身體姿態演出,不用台詞地,娓娓道出丈夫站在即將失去妻子的邊緣,重新發現他的妻子的歷程。

「妳八十二歲了,身高縮了六公分,體重只剩下四十五公斤,但妳依然美麗、優雅、令人心動。我們一起生活了五十八年,可我比以前更愛妳。我再次感到空虛咬嚙著我空洞的心,唯有你緊緊貼著我,才能將它填滿……」二○○六年,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安德魯.高茲(Andre Gorz)為結髮超過一甲子,被診斷患有退化性疾病的妻子多莉妮(Dorine)寫下《最後一封情書》,見證兩人相識、相知和相守的愛情。隔年,高茲在自家門口留下一張紙條:「不要進門,請通知警方。」之後兩人雙雙服毒自殺。這則令人震驚又動容的愛情故事震撼歐洲社會,當時的法國總統薩柯吉(Nicolas Sarkozy)還帶領群眾進行了公開悼念。

文章標籤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北藝術節 X TAAZE讀冊會員獨家講座

 

7/19(五)19:30
身體在說話:從面具表演解讀你我的肢體語言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主講:黃凱臨(創作表演者,戲劇講師)

讓觀眾一窺面具表演的工作過程,以面具表演為參考, 帶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們,我們要怎麼從他們的身體去解讀一些訊息?我們的身體會透露祕密?身體在說話,而且有時候比語言還要誠實!

報名去

 

7/26(五)19:30
最毒華格納:女人的毀滅與救贖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
主講:林伯杰(金革唱片音樂總監,廣藝愛樂顧問,Muzik雜誌專欄主筆)

從歌劇大師華格納的個人生平與作品為出發,透過深入淺出的解析,並藉由《尼貝龍根的指環》、《崔斯坦與伊索笛》等名劇精華影片欣賞,解讀華格納對女性的觀點與投射,感受華格納為何讓人又愛又恨的毒幻魅力。

報名去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