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可解憂 臺北藝術節幽默登場

轉載自台灣醒報

文|陳珮瑜

「今年藝術節以喜劇為核心,要讓大家以藝術解百憂!」2012台北藝術節8月2日至9月9日幽默登場,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表示,這次演出­匯集瑞士、德國和台灣等國的12部劇場,呈現出不同文化的幽默觀點。藝術總監耿一偉則說,這次有多部作品採取跨國合作模式,將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表演。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朱學恒阿宅反抗軍帶你重新建構顛覆的臺北城

2012臺北藝術節精華─鮮看鮮聽!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1-8/19 【阿Q解百憂】套票享八折,
還可參加都會時尚包歡樂週週抽!
第三週得獎者為201207120000896-1

阿Q套票第三週得獎  

敬請得獎者盡速與藝術節辦公室(02)2528-9580#198蔡小姐聯絡以利兌換,謝謝!

※套票及抽獎辦法詳見「購票/場地資訊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包浩斯動態展 與極簡藝術互動

轉載自台灣醒報(2012-08-04)

文|郭琇真

一條藍線、一個黃點、錯綜複雜的紅線包覆著你!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表示,包浩斯藝術的特點是回歸點、線、面的極簡思維,這次將《Play‧包浩斯》動態裝置展納為臺北藝術節展覽之一,就是希望能激盪台北這個城市不同角度的思考。展覽即日起至9月9日於松山菸廠展出。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Q後傳 笑我們這荒唐的年代

原文刊載於香港文匯報(2012-08-03)

文|尉瑋

阿Q後傳2  

打開2012台北藝術節的網頁,驚喜地發現香港導演甄詠蓓的《阿Q後傳》受邀前往演出。這個作品首創於去年九月,由新加坡實踐劇場、香港甄詠蓓戲劇工作室及PIP文化產業聯合製作。甄詠蓓是一位個人風格十分獨特的女導演,她喜愛經典文本,希望在太多「小我」情感流瀉的劇場空間中尋找一些書寫偉大「大我」的可能。其之前的作品《兩條老柴玩遊戲》、《遊園》,以及今年初的《野豬》等,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在《阿Q後傳》中,她向自己最喜愛的作家魯迅致敬,從《阿Q正傳》中生發靈感,創作出鞭笞我們現今時代、笑中有淚、笑中有嘆的精彩作品。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包浩斯劇場到我們的現代

原文刊載於今藝術(2012年8月號)

文|耿一偉(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

BSSS3「舞者人形」_小朋友與包浩斯舞者共舞_鄧惠恩攝影  

BSSS3「舞者人形」,小朋友與包浩斯舞者共舞(鄧惠恩攝影)

 

當代前衛表演藝術家蘿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在1984年,於古根漢美術館看過奧斯卡‧史萊莫(Oskar Schlemmer)的包浩斯劇場復刻演出。這是由舞蹈家戴博拉‧麥考爾(Deborah McCall)於1980年開始,花了兩年時間研究與排練的成果。根據蘿瑞‧安德森的回憶,當天有個主持人,是安德列‧衛寧格(Andreas Weininger),這位高齡九十五歲的老先生一出場就自我介紹說:「大家好,我來自十九世紀。」現場一片驚呼!接著他開始對觀眾講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前衛藝術家們的故事。蘿瑞‧安德森驚訝地發現,那些幾乎是半世紀以上的老前輩所作過的事,他們二大戰前在周末搞的瘋狂派對,彷彿就像是幾天前紐約才發生過的事。於是蘿瑞‧安德森有個結論,她認為藝術有一種連續性,任何藝術家的新點子,其實都早已有其他藝術家使用過,所以藝術是一個不斷往前又往後延伸的長期對話過程。

這個對話過程,同樣也發生在蘿瑞‧安德森自己身上,她於1986年發表的作品《勇者之家》(Home of the Brave),裡頭有結合電腦動畫的演出片段,其靈感即來自她看到的史萊莫作品。以上這則小軼事,其實已經內含我們要講關於包浩斯劇場的所有故事種子。我們不妨就先從衛寧格這位老先生開始吧!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顛覆生活框架,和喜劇一起嬉鬧台北城

轉載自MOT/TIMES(2012-08-02)

採訪整理|陳秉松、劉宏怡

耿一偉2 MOT  

喜感,來自於許多衝突與未知的突發情節。如果少了些「無厘頭」的安排,規規矩矩的劇情拍板怎能成為喜劇?當日本上班族身著西裝、戴上撲克臉拉著電車拉環,是種枷鎖般的限制;當他們下了班喝起小酒,解開襯衫上數兩顆鈕釦,把領帶當做小販頭帶般戴起、並且跳著曼波舞時,是種舒展壓力的喜劇戲謔;當須藤元氣帶領一群上班族扮像的舞者,跳著反嘲生活的機械舞蹈時,策展人托斯頓‧布魯梅(Torsten Blume)或許會說:「This is very Bauhaus!」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絆」的力量

文|阿日王(知名部落客)

絆01  

每一年的年尾,日本都會選出一個漢字代表今年的日本,2011年年底,選出來的字就是「絆(きずな)」,不同於中文用法,絆在日本有人跟人之間牽絆,情感互相扶持之意,而這個被濃縮出來的字,就像一杯濃縮咖啡一樣,喝起來苦澀,卻也讓日本因為這猛烈的刺激而開始有了新的風景。

2011年的3月11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跟海嘯,就這麼輕易又無情的把一切都帶走,政府的混亂,安全與現代的崩壞,看著電視轉播的你我,可能很難想像這場災變,對日本人來說衝擊有多大,隨之而來的節電、輻射、核能等種種問題,也都讓人覺得不安與渺小。就在這時候,日本人發現他們還有東西沖不走,那就是人跟人之間的牽絆與扶持,「絆」也成為了影響現今日本最重要的關鍵字。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前告別式《椅子》演出極端孤獨幻想
歐陸劇壇重量級人物邦迪重新詮釋荒謬劇經典
老夫妻臨死前的青春回首  益發凸顯衰老的寂寥

原文刊載於中國時報(2012-08-03)

文|汪宜儒

LesChaises (6)  

一場霓虹光照的幻想派對,預示死亡的兩條繩索垂落,舞台上椅子散落。一對老夫妻穿梭其中,他們抱著笑著、搖晃舞著,嬉鬧調戲如青春男女,這是他們為自己舉行的生前告別式,想以最後的歡快來告別寂寥的人生。幕終,搖滾歌手登台,卻發不出聲音,冷冷刮著人性空無。這是瑞士導演邦迪(Luc Bondy)執導的荒謬劇經典作《椅子》,在怪颱蘇拉的風雨中,為今年的台北藝術節揭開序幕。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化的陌生感 《金龍》詮釋移工辛酸
原文刊載於中國時報(2012-08-02)

文|汪宜儒

金龍彩排  

台德合作戲說金龍▲「台南人劇團」25周年台灣與德國跨國新作《金龍》魔幻高飛,由德國德勒斯登國家劇院首席導演提爾曼.寇勒執導,3日起在2012台北藝術節松山文創園區首演。(鄭履中攝)

 

舞台設計極簡又開闊,燈光簡淨且層次分明,台上演的,是關於全球化底下移工困境、人際疏離、自我認同等複雜的問題。德國導演寇勒(Tilmann Kohler)執導下,創團廿五年的台南人劇團將演出這部由德國當紅劇作家希梅芬尼(Roland Schimmelpfennig)寫就於二○一○年的劇作《金龍》。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AF_SSC_map01    

【交通資訊】
松山文創園區地址:11072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光復南路出入口已封閉,請從忠孝東路四段553巷進出:原聯合報巷口進來後,經刑事警察局,即看到園區之生態景觀池與入園標示)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德式喜劇   不顧一切的顛覆炸彈

文|陳佾均

金龍3  

德國一板一眼的嚴肅形象似乎深植人心,所謂的「德國喜劇經典」不但為數不多,其中如雷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的《明娜•馮•巴爾赫姆》(Minna von Barnhelm),雖然包括錯認場景和歡喜收場等喜劇設計,但主人翁因誤會被軍隊長官卸除職位、近乎破產和賠上婚約,最後又得以平反喜劇收場的情節,與令觀眾哄堂大笑的幽默能量相去甚遠。難道德國真是個沒有喜劇、沒有幽默感的民族?

BravoT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